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金融时报: 如何确保伦敦金融城的优势?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Economist GMAT Tutor.

The results you want. The flexibility you need. Claim your 7-day free trial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如何确保伦敦金融城的优势?
Nov 5th 2013, 21:30

少有比乐观主义更吸引人的东西,而英国央行(BoE)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对银行业的看法就很乐观。卡尼带着一点大无畏的精神从加拿大来到了英国,一改前任默文•金勋爵(Lord Mervyn King)的悲观情绪。

金勋爵看到的是银行的价值可疑、且规模之大已超过对社会有益的极限,而卡尼看到的却是银行业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对增长和贸易至关重要的知识产业。如果银行家能更守规矩,同时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能得到解决(这是两大"假设"),伦敦金融城将成为一项资产,而非负债。

在英国《金融时报》创刊125周年庆典上发表演讲时,卡尼没有完全驳斥金勋爵和安迪•霍尔丹(Andy Haldane)的观点,但他认为两人的观点无关大局。霍尔丹是英国央行负责金融稳定的执行董事。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金融地理学教授埃瓦尔德•恩格伦(Ewald Engelen)说:"演讲很精彩,彻底改变了英国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论调。"

恩格伦表示,这种180度大转弯体现出,卡尼"愿意追求一种债务驱动的模式,也就是最初让英国陷入麻烦的那种模式"。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表达了类似的疑虑。他援引的一份研究发现,金融业规模过大,可能挤压其他形式企业的发展空间。正如霍尔丹在一次演讲中所说:"银行业当代史看起来既像奇迹,也像海市蜃楼。"

但我认为,卡尼认可伦敦金融城重要性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伦敦金融城的确对英国经济"大有裨益",远不仅仅是为银行家、交易员和对冲基金经理提供了待遇丰厚的工作。问题不在于伦敦金融城的存在有无价值,而在于卡尼有无充分理由,对英国央行监管伦敦金融城的新计划感到乐观。

卡尼是正确的,因为从现状着手是必须的——英国当局不可能挥舞魔杖,来选择到底是做金融业领军者,还是像德国那样做制造业强国。自19世纪末以来,伦敦金融城一直是英国经济的基石(尽管这一角色在1914年至1963年期间被迫中断——1963年,首只欧洲美元债券发行)。英国不同于冰岛,它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根深蒂固。

作家菲利普•奥加尔(Philip Augar)说:"我肯定他说的没错,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英国不仅能立足、而且能占据领先地位的行业不多,金融业是其中之一。抛弃这种地位是犯傻。如果这个行业不受监管约束,那才是危险所在。"奥加尔著有多本关于伦敦金融城的书籍。

正如纽约和伦敦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的经历所示,当金融中心并非全无风险,但这种地位也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伦敦远非仅仅是一个赚钱枢纽。金融相关活动将伦敦变成了专业服务公司(许多为外资所有)聚集的中心。伦敦的竞争对手法兰克福和上海,都希望将这些公司吸引到自己那里。英国央行的职责之一就是尽可能阻止它们如愿以偿。

伦敦金融城的国际性还带来了另一个优势。高街银行(high street bank)的规模和范围,对英国纳税人(他们曾为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和劳埃德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提供纾困)、以及那些希望获得贷款的小企业至关重要,但金融城那些大型银行(除巴克莱(Barclays)以外)为外资所有,比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高盛(Goldman Sach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