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金融时报: 三中全会或让投资者失望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What drives your body?

Explore your exercise, sleep and food data to discover your body on projectaddapp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或让投资者失望
Nov 6th 2013, 11:14

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稳增长目的就是为了保就业,中国需要7.2%的经济增长;在GDP增长不突破下限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难有大的放松。

自今年3月正式出任总理后,李克强的执政思路一直是各方关注焦点。从"改革红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经济增长下限论下稳增长"、到"铁路刺激"、"上海自贸区"以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具体阐述施政路线图",他的每次公开表态都在资本市场激起反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李克强的最新表态,又该怎么解读?

李克强此次表态,和此前市场预期有出入。眼下中国经济复苏乏力,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都期待政府会再出台某种形式的刺激措施,但李克强显然决意与此前的"刺激模式"告别。一是他把GDP增长底线从今年稍早提出的7.5%,再次降到7.2%,显示政府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进一步提高;二是他明确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一表态基本排除了放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首先要明确的是,相比于此前几届政府,习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是把"增速目标"变成了"增速底线"。相比于上届政府的"四万亿",这届政府更倾向于小规模且有针对性的"微刺激"。但从第三季度数据看,投资对中国反弹的贡献度仍然偏高,显示旧有增长模式的顽固。

其次,李克强在调低增长下限的同时,仍然强调"保就业"。他表示,今年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也就是说,虽然7.5%降到了7.2%,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不危及就业和社会稳定。

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思路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虽有微调,也是受限于现实情况以及在改革中遇到的的阻力。中国经济改革仍停留在量的变化上,而非质的变化。

有鉴于此,投资者似乎不应对本届三中全会寄予过高期望。历届三中全会一般都会被看作中国发展进程上的节点,但中国的重大经济变革并非都出自三中全会,比如中国"入世"就没有写进任何三中全会决议,而即便写进决议的改革举措,更重要的也在于之后的落实。比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早已提出"中国经济需向更平衡、可持续增长的模式转型",但是十年过去,中国经济模式转型仍停滞不前。

投资者最关切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可操作的突破。如果有,那么改革红利才会真正对中国股市构成长期重大利好。不过从现在流传坊间的各种改革版本中,似乎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突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