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金融时报: 媒体札记:给医生的药方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Publish Your Book on Kindle

Learn to self-publisher your book on Kindle. Boost your brand and credibility with this step-by-step training course for just $99. Enroll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媒体札记:给医生的药方
Oct 29th 2013, 06:39

非得等到医生也变成了"医闹",各位才会关心一下吗?

白衣天使们有理由这样悲愤。与记者的职业角色在多个方面有近似之处,但医护人员的命运却远远没有得到同等的舆论关注——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有收人钱财抹黑企业的重大嫌疑,而且只不过是被关进看守所做了回反面典型,就已经获得中国媒体人利用掌控麦克风之便大力声援,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的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身中数十刀命丧黄泉,却差点连个死后公道都讨不回来。

直至"温岭杀医事件"在3天后进入微博热门话题榜,才有更多的人们前来围观,前来唏嘘,前来哀悼,哀悼中国的医患关系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药可救的绝症。

事发"黑色星期五"。根据@温岭公安10月25日通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天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连恩青……此前为该院患者,对本人之前在该院的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结果持有异议。今天上午,连恩青来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寻找之前的主治医生。但主治医生不在,他就用匕首捅伤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某某,现场的另外一名医生上前阻止,也被捅伤。后连某某又跑到CT室再将医生江某某捅伤,最终被赶来的医院保安制服。"

因抢救无效死亡的王某某就是王云杰。由卫生部主管的健康报在27日发表《温岭一院遭遇"黑色星期五"》,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幕发生在医院里的血光之灾:"8时27分左右,王云杰正在接诊,33岁的连恩青突然闯进诊室,在仅仅经过一两句对话之后,连恩青就掏出榔头,狠狠地向王云杰的头部砸去,把榔头的木柄都折断了。受伤的王云杰用手捂着头部,踉踉跄跄地冲出诊室向对面的口腔科跑去,在虚弱的他仰面跌倒在口腔科门口后,紧跟在后的连恩青又用一把长约30厘米的尖刀不断地向他身体刺去……倒在地上的王云杰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但同事们还是不死心,把他送进急诊抢救室。大家用上了一切能够用得上的办法,但王云杰46岁的生命依然定格在这一天的11时08分。"

26日的11时09分,王云杰的同事们默哀3分钟,但根据健康报的说法,"比伤痛更让医生们寒心的是意想不到的冷漠":"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王文斌对记者说,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大家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诊室门外时,一位围观的老奶奶却说,医生态度不好,就应该被捅。还有人说,现在的医院就知道赚钱,肯定是医生把人家逼得没有办法,人家才会杀人。一位患者甚至说,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更好了。"

在一张摄于急诊室内部的照片中,医生和护士当时围拢在手术台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显然帮不上手,只是为了王云杰的生命在等待奇迹发生。25日深夜,业界账号@医生护士那点事就是将这幅画面置顶,并点燃一根根蜡烛:"这张照片,让所有医护人员和所有善良、正义的人们泪水滑落,心如刀绞,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全力抢救被病人砍伤的3个自己的同事,一死二伤!看着并肩作战的同事这样离开队伍,这种心痛谁能体会?!各位媒体记者,你们的感受如何?"

中国的医护人员普遍认为,媒体舆论对医生护士的"妖魔化""污名化",是导致医患之间失去信任、关系一步步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那些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中,医护人员往往以收取"红包"的形象出现,而患者通常被定义为遭受蒙骗的弱势群体,即便发生激烈冲突乃至类似温岭这样的杀医事件,对患者"不得已"的同情理解也从未缺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