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金融时报: 中港或将出台基金相互认可计划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How to Get into Medical School

A tested blueprint to approach the daunting admissions process with both confidence and succes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for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中港或将出台基金相互认可计划
Oct 8th 2013, 06:22

中国内地监管机构与香港当局之间的突破性谈判,将改变跨国基金集团与中国内地投资者的接触方式。评论人士称,此举将"改变游戏规则"。

到目前为止,外国基金管理公司接触中国本土投资者的唯一方式,是与一家本土合作伙伴组成合资公司。这导致过去十年中合资企业数量激增。

市场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合资企业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中所占份额已从40%增长到60%,而曾经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本土基金提供商所占市场份额则相应降低。

不过,一旦拟议中的中港基金相互认可计划最终敲定,合资企业的热度将迅速降低。届时,一些香港的基金将可在中国内地销售,中国内地的基金也将可在香港销售。这些允许进入内地的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持有香港基金监管机构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颁发执照的公司。

德杰律师事务所(Dechert)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零售基金市场将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向"跨国资产管理公司"开放"。

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投资管理全球主管汤姆•布朗(Tom Brown)相信,中港当局之间的谈判已经取得"巨大进展",这一计划的细节也将很快公布。

他表示:"这一计划为全球有意愿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非常激动人心的机遇,因为它为这些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开展渠道。这一协议将改变游戏规则。"

布朗指出,合资方式对跨国基金集团来说存在一些陷阱。跨国基金集团在合资企业中最多只能拥有49%的股份。

布朗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合资的方式令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拥有太大权力,特别是在公司治理事务和管理层控制方面。

他表示:"许多基金管理公司认为,传统的合资方式不是长久之计。这种方式曾帮助这些公司获得在中国市场上经营的经验,但它最终可能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即便一家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合资企业中拥有董事会席位,他们可能仍无法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式、风险管控质量、或企业战略和增长规划。

因此,布朗预计,一旦中港基金相互认可计划得到确认,许多跨国集团将逐步退出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合资创办的企业。

基金集团为维护他们在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迅速否认了这种说法。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杰德•拉斯科维奇(Jed Laskowitz)表示,"即便在中港基金相互认可的情况下",他的公司也会继续经营合资企业。

2004年,摩根大通与上海国际集团(Shanghai International Group)合资创办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ment)。拉斯科维奇表示,上海国际集团"远比我们了解中国市场"。

他补充到,即便在香港与内地的基金销售协议达成之后,"拥有合资企业的基金集团仍将拥有显著优势,它们能够利用内地的投资、基础设施和分销能力"。

澳大利亚基金公司安保资本(AMP Capital)驻香港全球客户主管安东尼•法索(Anthony Fasso)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外资公司可能会维持合资公司现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