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金融时报: 东亚模式变革与地缘信任赤字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东亚模式变革与地缘信任赤字
Oct 23rd 2013, 07:43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出席东亚的多边论坛,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因国内预算和债务僵局而缺席了这一多边外交峰会,由国务卿克里代表出席。有媒体认为,奥巴马的缺席成就了习近平的胜利时刻,此论言过其实,APEC峰会并非习奥会,更非中美间的零和博弈。而克里在演讲中一再重申,奥巴马的缺席不会动摇美国对亚洲再平衡战略的承诺,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美国的承诺难以阻挡亚太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空间的重塑,由安全、财富、自由等价值诉求构成的"权力之球"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

西太平洋的地缘空间正经历深刻的重组,与之相伴随的是东亚自主性与美国存在感之间的重新界定。东亚模式使东亚地区成为二战后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半个世纪之后,东亚模式面临新一轮的转型与调整。

东亚模式"换档"

APEC峰会、东亚峰会再加上TPP谈判,以及美日澳三边防长会晤,东亚地区的形势如在迷雾之中一般,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单极"、"多极"等概念已经无法描述东亚的权力结构。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权力金字塔的说法,在塔尖是军事权力,美国一家独大;在中层是经济权力,呈现出多极竞争的态势;在底层则是包括跨国公司、NGO在内的多元主体并存。奈形象地描述了全球化时代斑驳的地缘图景,但缺乏动感,真实世界则更像一个圆球,各种权力与资源共存其中,但人们对安全、财富、自由与正义等价值的追求支配着这些资源与权力,这些价值诉求的排列决定了球的重心转换,进而推动着世界转向不同的方向。

东亚地区出现的"混沌"态势正是权力之球运转方向的重新定位。二战结束之后,除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之外东亚地区几乎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全球13个维持长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多数分布在东亚地区。财富的追求是东亚诸国的主流价值诉求,在APEC峰会上,无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是印尼总统苏西洛都告知与会者本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

正是东亚地区良好而强劲的增长态势和前景让美国坚定了"再平衡"的战略,分享东亚的发展成果是美国"回归"的重要目标。东亚地区的增长经历至少三个波次: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复苏;东亚四小龙在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东亚增长奇迹的秘密在于:出口导向以及产业转型与转移,在增长模式上,东亚诸国趋同且有"共识",政府主导之下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经济的发展序列。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模式的故事中主要围绕着如何创富展开的。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这既是东亚模式的"传统故事"的重现,也是东亚模式的再突破。

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东亚诸国成为全球化的获益者,但同时也患上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症,日本以及东亚四小龙的崛起与美国市场的开放息息相关,而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昭示着这种模式在中国使用之后难以进行下去,美国债务上限的僵局让中日两大债主倍感担忧。东亚地区的发展故事需要改变情节:夯实内部市场联系增强内生动力,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东亚地区内部的自由贸易区实质就是市场的相互开放与培育,如果东亚地区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价值链条和市场网络,那么东亚的自主性就会增强,对美国的依赖也会相应减弱,因此,克里在演讲时不断地推销TPP,切割地缘经济空间。而李克强在参加东亚峰会时指出,东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要与TPP"相互促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