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金融时报: 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Got an anatomy exam soon?

Use the most efficient tool to learn anatomy and be prepared for your next exam like no one else. Make your anatomy learning experience an unforgettable one.
From our sponsors
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
Oct 17th 2013, 09:48

2013年新年献辞,多方呼吁宪政。

宪政不是浪漫主义的高调,需要各方划出各自的责、权、利边界。任何宪政都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在奋斗过程中可能有强权、有流血,也有各方利益集团在公开的平台上绝不浪漫的斤斤计较的博弈过程。

英国大宪章始于1215年,到1928年女性才获得平等选举权。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新近选出第一任女总统朴瑾惠,已到宪政时代,而就在其父亲朴正熙时代,韩国仍处于类似于军政与训政的交界期。身为军人的朴正熙完成了韩国从军事统治向常态统治的转变,其发展重工业、消除绝对贫困的新村运动,严厉的反腐,以及在国际关系上的宽容,为韩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朴正熙不可能有韩国的宪政。参照韩国的宪政奋斗史与台湾地区国民党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可以看出国内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消除贫困与文盲、宽松的国际环境、接受基本民主观点的精英强人,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国百余年的民族复兴奋斗史,在精英阶层的观念上经历多次反复,从梁启超的新民说、阎锡山的山西实验、晏阳初的农村教育到毛泽东的大炼钢铁、文化革命,均未取得成功。这些改良缺乏经济基础,缺乏民众的理智呼应。国人在呼吁宪政的同时,很少同时呼吁市场经济,呼吁税收与权利的对等,呼吁司法独立,更没有呼吁通过法律尊重合法的民权,现在,是通过市场经济的实验划定所有群体与个人责权利边界的时候了。

百余年来,中国不仅未能真正实现宪政,甚至未能得到表面上的尊严。

从清末开始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未有统一而稳定的政府,而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期间忙于战争,在借贷中度日。其在大陆的最后一次货币改革以惨败告终,从始至终,未能取得统一财政、法治税收的试验成果。在他们略有控制权、获得民众支持的1927到1937年间,财政与税收的统一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当时政府特聘的美国财政专家阿瑟•恩•杨格(Arthur N. Young)所著的《1927-1937年中国的财政经济情况》中有详尽的描述。但这场统一财政的实践因抗日战争而终止,此后中国进入战争财政时期,在30年代曾经实行的预算等制度被破坏,抗战后严重的腐败加剧了财政的破败。退踞台湾后,国民党政府痛定思痛,统一财政、税收,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土改消除了绝对贫困群体。

贫困不可能产生宪政。2012年年底电影《1942》在中国热映,影片反映的是在封闭体制下绝对贫困,人群最大的目标是活着,尊严、法律等等都是奢侈品。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多数中国人都在贫困中度日,贫困生活被镀上了社会主义之金依然是贫困,所追求的无非是活着,喊口号的贫困与不喊口号的贫困没有本质区别。政府了解重工业对前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全国布局重工业主要生产企业,但对市场经济的蔑视以及对数字的绝对追求,使这场重工业化运动以可笑的大炼钢铁结尾。并不奇怪,此时的教育是在不相信科学常识者的带领下的洗脑运动,最终交白卷者成为英雄。

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财富,此时的中国离宪政的距离比唐僧到西天取经的距离还远。经济运动的失败被错误地归咎为道德衰落。1978年前,掌权者始终相信文化革命是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础,一次次灵魂深处闹革命的结果依然是贫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