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金融时报: 媒体札记:官方的纪念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Exotic travel ideas.

Searching for your next vacation destination? Subscribe to Off The Beaten Path, a newsletter featuring captivating locales to help you to plan your next trip.
From our sponsors
媒体札记:官方的纪念
Oct 15th 2013, 06:24

今天是习仲勋百年诞辰纪念日。对这位中共现任最高领袖习近平之父的缅怀与颂扬昨起进入高潮,标志是以他为主角的六集文献纪录片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始播映。

根据昨晚新闻联播介绍,《习仲勋》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首次披露了大量与习仲勋有关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全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习仲勋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

高潮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盛大的前戏。虽说这位革命元老在官方教科书中的排名此前并不算非常领先,历任职务只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宣传部部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等,但"父凭子贵",自其子习近平被认定将接获总书记权柄后,对习仲勋丰功伟绩、高风亮节的描述就纷至沓来,仿佛"重新发现"。即使是网络意见领袖,也时常张扬习仲勋"民主"、"不整人"、"一辈子没犯过'左'的错误"之特质,以图倚"太上皇"之名教训当朝权贵——这是一种熟谙中国政治传统后的"斗争技巧"。

在由中共官员直接控制的纪念活动中,于甘肃、陕西、广东先后举办的三场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甘肃日报10月10日刊登的发言稿,习远平先是主要阐述了父亲1932年在此所发动"两当兵变"的历史地位;及至11日,是他继8月底出席《习仲勋传》出版座谈会后再一次以家属身份来到陕西,"代表母亲齐心同志和全家向三秦大地的父老乡亲表示诚挚问候",在当地省委机关报刊登的讲话稿中,他除了忆及父亲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还透露了父亲的"调粮报恩":"父亲热爱家乡,但他在中央工作期间却对家乡的干部要求很严,从来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乡谋取好处,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对家乡的干部群众给予支持和鼓励。也许唯一的例外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曾经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为陕西调来了一批粮食,解救了一批父老乡亲的饥荒。父亲说,这是报恩、还愿——当年他与彭德怀、贺龙统帅大军解放大西北时,关中的父老乡亲忍饥挨饿把口粮都给了部队。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大跃进'时期到陕西视察工作时,反复告诫陕西的干部不要搞浮夸风,不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

"调粮报恩"被市场化媒体重点展示后,确曾在网络异议者那里引发少许"到处都饿,从何调粮"的腹诽,不过,与此同时,另一段苦难回忆显然愈发引人遐想。是11日的中国青年报用大半个头版的超常规格,刊出由习远平署名的《父亲往事》,并成为人民网专题头条。文中,"孔融让梨"、"雪中送炭惟吾愿"、"坐监狱坚持背'老三篇'"的家训,经由门户摘录,俨然成为国训,而有关习近平的记忆更是成为微博论坛上的热门谈资:"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习仲勋传》中有关习近平拜寿信的摘录,此时亦已广为流传。根据描述,是这位时任福建省长在2001年因公务繁忙而无法亲抵深圳参加父亲的88岁"米寿"寿宴,于是提笔遥祝,其中一段如下:"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