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金融时报: 以国家土地银行破题土地改革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以国家土地银行破题土地改革
Nov 8th 2013, 02:19

【编者按】:变局之年,各方关注。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日期的临近,各方人士也从经济、政治、法律等不同领域给出各自的改革路线图。

公众期待与落地政策之间,分野几何?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能否维持?结构性改革如何破局?各界改革共识如何达成?中国未来道路何去何从?…… FT中文网对于这一议程一直保持关注,并于近期推出了三中全会专题(可见专题链接)。

本文作者宋健坤对三中全会改革和中国城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土地改革,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唯有用金融手段,建立国家土地银行,方能改变城乡二元的土地所有制,解决权力阶层对土地的寻租和依赖的腐败问题,让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的红利。

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建设最终能否成功。而能够保证履行完这一使命的制度基础,无疑是土地制度的成功设计。

新华网在10月15日以醒目标题打出"全国前三季度卖地收入超2万亿,上海最多深圳涨幅居首"。报道指出,三季度,随着"国五条"效应逐渐淡化,在二季度受到抑制的量价企稳回升,高地价地块明显增多,广州、深圳等热点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对土地现行制度的不可持续性,提出公开质疑。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土地制度变革显然要提上中国的改革议程。

中国经济的成功,历程短、速度快、成效显著,时至今日可谓是世界奇迹。同样,中国发展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各种矛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在众多压力与矛盾中,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将是中国今后长期面临的最突出的一对矛盾,在中国广大农村表现得尤为突显。在国家财力紧张与援助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对于土地资源的争夺与交易,自然成为各方纾解压力与矛盾的首选手段。

借鉴历史轨迹与国际经验,土地权属的悬挂,吊起的不单是与土地利益密切联系的国民们悬坠的心,诱惑的更有各方权贵的贪婪欲望,这无疑加剧各方对土地价值的索取。这一趋势必然逼迫执政者将土地制度的设计,提前上升到规划层面。从短期看,土地制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地方财政稳定;从长远看,土地制度的设计深刻影响到中国道路的制度设计与国家长治久安。国际经验表明,土地银行的建立是国家实现土地制度设计的最终解决方案。

国际实践与中国土地银行的制度设计

全球许多国家都建立起土地银行制度。其成功经验在于它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国家调控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国家规划实施、有序推进社会与经济进步的基础性国家制度。所谓土地银行,指的就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办理长期放款业务的银行,简单地说就是经营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从国际有关土地银行的成熟经验看,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土地银行,主要业务范围是提供土地抵押贷款和发行土地债券,主要服务目标是农地。

土地银行制度最早始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后,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也都根据本国国情,先后建立起土地银行制度。这一成熟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和升级目前的中国土地制度,极具借鉴意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