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金融时报: 中国股市融资的尴尬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股市融资的尴尬
Nov 4th 2013, 10:43

下周社交媒体公司推特(Twitter)预计在美国上市,业内普遍预期,其将成为近期股市新的兴奋点。就在海外投资者翘首以盼的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投资者,却仍在为悬而未决的IPO重启而苦恼。同样是股市,同样是面对企业上市,为何投资者的心情截然不同?

2012年Facebook上市以后,推特已成为这期间最受外界期待的IPO,其原因众多。比如:推特招股价合理;数家券商上调其目标股价以及看好其上市后的表现;以当前估值水平,机构投资者可能更感兴趣;推特上市后也可被看作检验当前股市流动性的衡量指标等等。

暂且不说推特上市后的表现如何,就从其上市前市场的反应看,投行、投资者对于优质的投资标的,都是抱着欢迎的态度,而不是恐惧。反观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此前的一次次IPO重启传闻,市场都是以下跌回应,投资者谈IPO色变,即使是优质企业上市也不例外。

十月底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或有意将IPO开闸和推出优先股同步进行。看似优先股和IPO这"利好"加"利空"手段的同步推出,目的是为了避免市场对IPO负面冲击降到最低,体现了中国监管层的良苦用心。但是实际上,如果监管层不能明确推出优先股的政策初衷,其推出对中国股市未必就是利好,而如果新股发行制度能够彻底改革,IPO重启未必就是利空。

优先股最早出现在1825年前后的英国。当时英国若干铁道及运河公司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在原有股东不愿追加投资,发行普通股吸引力不足等不利情形下,铁路公司推出优先股这一创新的融资工具。随后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后,美国铁路公司也推出过每年向投资者分配固定股息的优先股。而近期,美国在处理AIG危机时,优先股发挥了避免国家资本干预企业经营的巨大作用。

在中国股市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优先股一度为中国股市带来希望。但优先股在中国显然无法长久发挥其"利好"作用。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存在着大量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而优先股的试点又倾向于此类公司,因此在现有的国资管理体制下,优先股多半会沦为大型国企再融资的又一工具。如果是这样,以再融资为目的的优先股和IPO对市场的冲击差别不大。

再看IPO重启。对于中国股市而言,短期可能会带来些许市场波动。长期而言,因现有的改革思路只涉及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而未触及核心的审批到备案制的转变,所以仍会遭到市场的抵触。

只有新股发行实行备案制,才能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把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从而为投资者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标的,同时也可培养中国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优先股推出,还是IPO重启,其对股市的发展孰好孰坏,主动权仍把握在中国监管者手中,就看他们有心还是无心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