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金融时报: 中国特色的家居消费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How to Get into Medical School

A tested blueprint to approach the daunting admissions process with both confidence and succes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for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特色的家居消费
Oct 14th 2013, 01:28

金九银十,是中国传统零售业的好日子。除了天气原因外,中国的"十一"黄金周向来被商家看中,各种活动、折扣都在这个时候重磅推出。除了春节外,这是中国人难得的长假,不外出旅游的留守人士,多少得安排个时间花钱购物。上海政府在这个时候组织购物节,希望为拉动内需添砖加瓦。从官方公布的数字来看,去年购物节期间销售同比增长了11.6%。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自然还是服饰,家居用品增长了10.4%,属于拉后腿的小伙伴。

和服装、化妆品这些快销品不同,家居品的季节性并没有这么强,它在中国还属于孵化期的产业。时尚人士可能一年买N双鞋,但未必一年会添一次杯子。去各种成功人士的家里,端出一次性纸杯宴客的大有人在。就算做活动,家居品也多是蜻蜓点水的9折,85折,到8折了就要扼腕割肉了。再加上商场做活动的时候,家居楼层的消费额不是同等累计,满300送多少的优惠都将家居层排除在外。

需要,才是消费的原始推动力,这对于家居业来说更是黄金法则。大到家具小到餐碟,都占地费钱,而又不能像GUCCI、LV一样穿着到处显摆。在传统的百货业态中,家居品类一般集中在两类,一是餐厨,二是床品。餐厨中又以不锈钢锅和骨瓷餐具为主。这些品类主打家居业的刚性需求,比如装修、比如婚庆。经过一个夏天的密集硬装修期,9月新房多已收尾,软装开始登场,乔迁新居的时候,那些老物件是不会再搬过来的,所以昂贵的家居用品才有资格随主人住新家。加上10月前后又是婚庆旺季,中国人历来在结婚这件事上舍得花大价钱。看看家纺柜台就知道,一般款式的常年打折,但红色绣花,金色带流苏的喜庆套装,是一分钱也不会少的。原先嫁女儿要缝被子,如今不流行苏州软缎和棉花胎了。那床上用品总要买上几套,这时候要再讲价钱,也实在过意不去。但如果一直将产品储备集中在刚性需求上,家居业永远没有明天,毕竟大部分人一生只结一次婚。

每年的9月1号,是宜家的目录册发行日。这本册子可能是全世界对外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宜家为此花费了很多精力。在瑞典阿姆霍特的宜家总部,有一个单独的楼是专门用来拍摄目录册的,除了设计师和庞大的道具间外,那里有一个缝纫室,一个面目姣好的小伙专门负责熨烫,比如桌布,比如窗帘,比如挂在衣橱里的白衬衫。去过那儿的媒体人人羡慕。目录册上会登出详细的新品信息,这会给宜家带来一个销售高潮。加上黄金周的推动,家居品需要客户去体验,只有让客人走进来才能有销售。

卢臣泰是在百货公司里售卖的为数不多的瓷器品牌。它在德国有上百年的历史,旗下高档的有范思哲合作瓷器,也有适合中产和年轻客人的多种产品线。但从多年的销售状况看,还是那个带着鲜明LOGO的范家系列最有卖头,它们成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送礼佳品。从中秋,一直到元旦,新年,销量慢慢回弹,和其它季度相比会有大致20% 的上升幅度,当然这些喜欢美杜莎的客人也偶尔会接受清新雅致的产品线,选择作为自用,习惯总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除了主流商圈外,上海的很多家居品都还处于街边店状态,规模小,个性化突出,很多以设计师自创品牌出现。艺术家海晨的海上青花陶瓷店,已经在外滩开了近十年。据海晨自己说,她虽然在旅游景点,但很少做游客生意,买她东西的还是本地居民为主,有国际友人,但大多生活在这里。 八到十月是海晨的上新期,比如去年夏天的"鸟事", 各大时尚媒体争相报道,进而带来销售旺季。作为手工设计作品,海晨说自己也算是靠天吃饭,太冷太热都不出货。没了货,什么金呀银的都和她没关系。所以规律这个事,得先有量了再说,质变永远得从量变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