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金融时报: 亚洲企业债务高企敲响警钟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中文网每日新闻 
Learning HTML & CSS shouldn't be difficult.

Master Trainer, Mark Lassoff, will teach you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create a creative and professional web site in 4 hours.
From our sponsors
亚洲企业债务高企敲响警钟
Nov 6th 2013, 23:30

随着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临近尾声,亚洲企业将面临资金压力。中国公司在美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便是明显的迹象。

国际清算银行(BIS)估计,中国外币贷款在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里增长了35%,超过人民币贷款增幅的两倍。外币贷款增长主要来自美元贷款。

一些人认为,这是典型的"煤矿里的金丝雀"局面(金丝雀对有毒气体更加敏感,因此通常作为煤矿危险信号的先知者而被工人们带至井下,译者注),警示着问题近在眼前。瑞生(Latham & Watkins)律师事务所律师布赖恩特•爱德华兹(Bryant Edwards)表示,这种情况"令人惊恐地想起了"2001年的欧洲,当时高收益率债券市场同样被电信和IT企业所主宰,这些企业不久后便崩溃了。他说:"市场如此集中在某一个行业,这确实让我担心。"

确实,中国企业涌入美元债市借债导致的关注,暗示着亚洲企业债务问题正在引起更广泛的担忧。

西方公司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开启了去杠杆进程,这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焦点。但分析人士警告称,亚洲正在酝酿着危险——这里的企业反而在不断增加杠杆,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削减债务、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努力发生了逆转。

换言之,最好不要认为亚洲企业干得还不错。许多企业确实表现尚佳,但正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毫不讳言地指出:"亚洲企业的杠杆倍数全球最高。"

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信贷供应收紧的环境下,随着亚洲银行更加惜贷,亚洲企业在未来几月"可能会有陷入衰退的感觉"。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估计,2007年,亚洲各国(不含日本)平均企业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76%,去年已升至97%。

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企业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最高。

在亚洲,未获评级(因而风险更高)的企业发行债券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表示,今年迄今发行的美元债券中有11%来自未获评级的企业,高于去年全年的8%。

与欧美不同,银行贷款仍然是亚洲企业债务的最大来源,原因是许多亚洲企业仍然由家族把持,他们更喜欢向有关系的银行借款。

但情况正发生变化。汇丰银行(HSBC)估计,亚洲各地企业债券的规模已达到银行对企业贷款的三分之一。约80%的亚洲企业债券以本币计价,但美元债券的份额正在快速上升。国际清算银行近期警告称,随着美元利率上升和一度宽松的流动性开始蒸发,亚洲企业偿还债务的难度将变大。

此外,亚洲各地经济走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内竞争加剧等因素开始侵蚀亚洲企业的利润。但亚洲企业主要靠债务支撑的资本支出却没有减少。

渣打银行(StanChart)称,这导致2007年以来的企业总债务以19%的年复合利率不断增长,远快于同期9.8%的年均收益增长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信贷危机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信贷指标明显开始变化,"渣打银行驻新加坡的全球信贷研究主管考希克•鲁德拉(Kaushik Rudra)表示。

印度8月份出现了对企业债务积累的担忧——瑞信(Credit Suisse)表示,该国10大工业企业集团中的8家偿债比率恶化。

毋庸置疑,亚洲企业在债市表现得日趋成熟,它们开始发行期限更长的债券,债务分布于收益率曲线的各段。数额巨大的再融资和偿债周期要在2015年才到来。但我们不知道届时的经济状况如何。

另一大担忧是《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尽管银行贷款目前处于健康状况——新加坡最大银行星展银行(DBS)上周表示,向东南亚和中国发放的贷款增幅今年迄今上涨了15%——但不难想象,假如贷款需求与名义GDP同步上升,而银行的资金开始不足以支持贷款增长时,将会出现信贷紧缩的局面。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条教训:不能只看当前的总体数据,应当放眼长远。

本文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亚洲区域企业记者

译者/徐天辰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